8月18日,广东船协调研组一行就企业发展情况、新能源船舶建造及产业链、配套链、转型升级等赴汕头造船厂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广州瑞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宁及部分配套企业负责人一同参加调研。

汕头造船厂是汕头一家有着70年历史的国企老字号,拥有万吨级船舶建造及钢结构工程施工生产能力。汕头造船厂在许宜杰同志多年的带领下锐意进取,不断实现“零”的突破,自行设计建造的船舶于1982年进入港、澳市场,1998年进入台湾市场,工程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于2004年起走出国门,派往孟加拉、阿联酋、沙特阿拉伯、黎巴嫩、缅甸等国承造船舶及钢结构工程,2007年进入东南亚市场,2011年开始建造日本船舶,2012年建造安哥拉3132KW全回转拖轮,进入非洲市场,并以其优良质量和优质服务广受客户赞扬,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2021年在新能源船舶领域实现新突破,承接了10艘1600吨LNG(新能源)动力水泥罐船,也是船厂历史以来单项订单造价最高的项目,为汕头的工业立市贡献了造船人的力量。

调研组在现场看到,汕头造船厂任务饱满,有正在建造的LNG(新能源)动力水泥罐船、铝合金巡逻艇也正在进行施工,坞期任务也已排好进坞修理计划。汕头造船厂技术部经理欧凯汕详细介绍了船舶建造的进度情况,受全国疫情影响,造成了供应链、物流链不可控,配件及工程师不能按期到货到位,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不断上涨等的影响,对船厂的正常生产也造成了较大冲击。

执行董事许宜杰表示,“有亮点、有特色、有基础,但体量不大”是汕头船舶工业的特点。当前,汕头船厂经营生产的大好形势,我们全体员工一定会倍感珍惜,努力降本增效,同时也思考为适应新产品、新技术、多订单和环保等要求,如何优化升级生产设施,提高生产能力。

陈建榕说,汕头造船厂有限公司作为粤东地区船舶重工制造的龙头企业,依托“链江接海”的优势,能够抢抓新能源船舶的市场发展机遇,此次承接10艘1600吨级LNG动力水泥罐船建造项目,翻开了企业在绿色能源船舶领域的发展新篇章,也为汕头市航运绿色转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推动汕头市船舶工业制造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人员还针对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陈建榕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改革方案,目的是引入民资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
混改就是打破企业在所有制身份上的纠结和界限,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我们的船舶企业可以借鉴改革的成功经验,循序渐进推动这项工作。(供稿/连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