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了解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寻求校企合作共赢、推动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0月19日,由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组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入交流会在广州航海学院成功举办。

广州航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光辉、科研处处长温兆麟教授、资产装备处处长陈建平教授、招投标中心主任陈俊发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座谈会。协会会员单位显利(珠海)造船有限公司、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广东侨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凯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广州瑞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奥驰展览有限公司、肇庆市肇通船厂有限公司、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东莞市中联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并邀请佛山船舶工程行业协会一同座谈。

广州航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光辉致辞,孙光辉副书记对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及企业家们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广州航海学院创办于1964年,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广东省“文明校园”单位,广东省“冲补强”计划“强特色”建设高校;是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航海院校,我国华南地区航运业高级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2021年4月,广州交通大学建设项目立项获广州市发改委正式批准。学校设有海运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学院和土木与工程管理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我校三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孙光辉副书记表示,广州航海学院也是广东船协的副会长单位,此次交流会为双方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希望未来双方建立合作桥梁,在毕业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可以达成充分合作。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陈爱国向企业家们介绍了学院情况。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是学校的主干学院,成立于2010年,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和车辆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下设船舶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3个系、1个实验中心,拥有两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厅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协同育人中心。院校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有12个校外实习基地,船舶学院历年来为船舶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优秀成绩。


座谈中,企业家们从各自公司发展、产品特性、用工制度、人才需求特点等进行了交流。企业家们都表达了进一步深入合作意愿,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设想:一是可将专业和应用结合起来,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二是切合行业发展需要设立信息化、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方面的学科;三是增强学生对航海的兴趣,对船舶行业的热爱;四是加强校企的产学研合作,实现项目落地。企业家们纷纷表示,广东船协举办的此次交流活动,精准到位,落到实处,充分体现了协会的良好平台作用。

广东船协陈建榕秘书长在座谈中分享了船舶行业发展现状,通过近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持续出清,在市场倒逼机制和政策的引导下,我省造船产能实现逐步压减,目前船舶行业正朝着数字化制造与转型发展,海工、风电、LNG项目、海洋牧场等项目正蓬勃发展;面对西江、北江的内河船舶正在形成以江海直达、“铁水联运”、内河船舶“散改集”、“油改气”、“绿色珠江”、“宜水则水”、“宜电则电”以及推动内河船舶标准化、模块化、批量化、智能化生产,实现规模化发展和降本增效,打造绿色低碳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正成为内河船舶发展的新模式,在这发展过程中都需要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撑。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广州航海学院定位和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创新理念超前,组织方式符合实际,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取得成效,不仅为企业培养了科技人才,也使科研成果走出了实验室,实现了产业化。校企合作是新时期社会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和环境,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建设。

陈建榕表示,协会设立了专家库,开展了船舶生产条件评价、船舶设计资质评价、专利评价、绿色产品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这都需要强大的专家团队,需要高等院校的支持。未来希望校企在产学研落地、人才计划、转化高校科研成果解决企业研发技术难点,产生切实可行的成果转化合作。协会也将发挥平台优势,架起高校与企业间的桥梁,为推动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供稿/连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