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广东船协组织专家团队赴广州市海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皇科技)调研。与海皇科技副总经理霍陆飞等高层围绕修船管理提升、工艺创新、绿色环保修船等方面开展座谈和交流活动,并进行了现场考察。

霍陆飞介绍了海皇科技总体情况,广州市海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前身是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修船事业部,公司主营业务是船舶设计建造、维修改装和相关的设备系统集成。

海皇科技总部位于广州市南沙大岗,建造基地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车间及仓库占地6万平方米,分段制作厂房占地2万平方米,配有各类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室内总装车间6个,其中最大的总装平台为120m x 26m, 配2台75t行车。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中山基地占地面积361亩,海岸线535米。其中总装车间长292米,宽69米,配2台150吨行车。

海皇科技以规范标准、科技创新引领公司发展,致力于新型船舶制造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智能化控制以及新能源推进技术,公司已获得相关的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15项,公司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设有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分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专注于自动化控制技术、绿色环保技术以及先进建造工艺的研究和开发,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还是中国海警和公安边检部队的定点船舶维修单位,长期为部队提供优质、快速和可靠的船舶保障服务。

公司成立至今,累计承接300多艘各类型船舶的修理改造业务,赓续集团公司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具备了各类海洋工程辅助船、政府公务执法船和滚装客货船的维修改装经验,形成了覆盖从内河到海洋的多种船型的产品系列。公司凭借在该领域的制造和服务经验,可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户、不同功能、不同水域的差异化需求。至今交付了其它高技术含量船舶,如建造的69.8米汽车滚装船,是珠江水系首条汽车滚装船,专门为花都区到南沙内河航线的实际条件量身订造;28米纯电池动力双层游览船,专门为佛山水上游览园区订量身订造开发的,钢铝混合结构并采用大面积幕墙结构的新能源动力船舶;承接了广东省“绿色珠江”战略下的首批内河集装箱船动力改造项目,把原有的动力柴油机改造为LNG气体机。这些都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船舶领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专家组认为,海皇科技基本生产条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修船生产工艺合理,生产设施和设备等硬件能力较强,各类体系运行有效,现场管理符合要求,较好地维持了优质客户,市场竞争力较强。专家组指出,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将催生出更多的船舶维修和设备改造的相关需求,修船企业必须寻找后脱硫时代新的发展红利,不断增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海工装备修理、改装等高端业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扩展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不断创新和推动焊接自动化设备、超高压水除锈、涂装机器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5G+工业互联网”等新工艺技术应用,持续推动业务朝高端、高科技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