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广东船协在广州召开2023年船舶配套生产企业准入条件(第二批)评价会,对初审合格的船舶配套企业进行了复评,评价专家团队分别由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负责物资采购、企划部负责供应商管理、协会专家库研究员级高工等人组成。会议由广东船协常务副秘书长连晓梅主持,陈建榕秘书长致辞,政府相关部门到会讲话。
陈建榕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为提升我省、市船舶配套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能力,加强船舶产业总装配套协调发展,从2019年开始,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广东船协承办,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共同开展了培育船舶配套生产企业进入总成单位工作,今年是我们承办的第三年,通过我们的努力,两船的大力支持,各企业的积极参与,工作取得了成效,此次评价会是船舶对接活动的工作的具体表现。自2021年起,新一轮新造船市场上升周期已经开启,我省骨干企业手持订单已排至2027年,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占比明显上升,这就要求我们的配套企业不断推动技术、产品的升级跌代来适应新产品的新要求。我们的工作也是要挖掘高、精、尖的船舶配套产品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可替代的、新业态(如绿色船舶谱系化、系统化)所需求的船舶配套产品。作为省船舶协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推动我省船配企业随着船舶工业同步高质量发展,培育好的优质配套企业为船舶企业服务也是我们要务之一。
政府相关部门指出,广东历来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我们成功举办的三届配套供需信息对接会是深入贯彻国家战略,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和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的有力举措,三届对接活动共有粤港澳大湾区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活动,大力推动了船舶配套产业链补链和强链的作用,辐射带动了大湾区船舶配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行业关注并加入我们船舶行业,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专家们通过现场介绍和答疑环节对参会的15家企业进行了评审,并依据评价标准从通用要求、质量要求、技术要求、生产要求、售后服务等5个方面,并通过现场询问、补充见证材料等环节进行复评价,专家组认为,通过此次评价工作,我们发现我省、地市有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佼佼者,这些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其中不乏有高、精、尖的产品和技术,有“专精特新”的“小巨人”配套企业,有些并已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有些已经运用到了我们的国防建设领域。广东船协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为船配企业与船舶建造企业搭建沟通平台。(供稿/连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