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
1月24日,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调研组一行赴超音速人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超音速人工智能)调研。超音速人工智能董事长张俊峰热情接待。广东中远海重工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庄瑞民、广东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主任设计师周秋静、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舰船室主任危成亮、物产中大元通线缆有限公司华南区销售总监郑巨东参加调研。
在现场参观中,张俊峰向调研组介绍了超音速的组织架构、技术研发、市场应用及公司发展战略等。超音速人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成员单位, 13年聚焦新能源锂电池智能制造行业,为锂电池厂及设备厂等客户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视觉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完整解决方案,2022年完成氢能源燃料电池及光伏产品缺陷检测样机。行业应用-覆盖锂电、储能、氢能、光伏、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超音速人工智能截止目前已申请专利逾1000项、软件著作权逾300项,并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100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JB 9001C-20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人员规模近500人,核心研发团队包括教授、博士和硕士在内逾200人。
超音速人工智能AI平台有四大核心能力:高效算法、低成本算力、实战数据库、自研标注系统。
视觉模块为自主设计光学算法系统:根据样品缺陷状况定制光学方案,采集图像;制定标注规则,分配标注任务,审核标注结果;旋转、缩放、变换与缺陷培养,让有限的数据产生更多的价值。标准视觉套件应用于各类制造检测行业。
张俊峰表示,超音速人工智能规划在未来向储能、氢能源燃料电池、光伏、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视觉缺陷检测延伸,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和质检效率、降低成本和质量损失。
陈建榕在座谈交流中表示,“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六大产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前瞻谋划部署已势在必行。协会平台也是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超音速人工智能的科技成果在船舶工业的应用场景潜力很大。深入研究船舶工业的制造流程和工艺有益于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开拓未来制造新应用。发挥大型造船企业的丰富场景优势,建设标志性场景,以点带面使得新兴场景推广,以场景创新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们期待的发展趋势。船舶工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已毋庸置疑,绿色船舶已成船舶建造新趋势,节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我省骨干船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如广船国际实现主力船型的工作包/派工单、标准工期等编制任务。完成造船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黄埔文冲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新设计编码体系与后道业务的关联关系,为后道业务深化应用打下基础;统一物资管理平台,提升物资采购业务工作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其强大的算法和模型建立能力,有效的解决了船舶运输的一些技术难题,拓宽了航运行业的技术体系,未来,船舶技术行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船舶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超音速人工智能的AI技术已在制造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未来应用场景方向一是可根据造船特点开发三维视觉缺陷检测设备,二是为智能工厂提供精密检测设备,三是针对特殊船型的薄板焊缝检测,四是对深海养殖工船、网箱的检测等,五是2024年11月将举办广州国际海事展,超音速人工智能可以将技术和产品在海事展上展示,让更多船舶行业认识和应用。未来的船舶制造工业也必将大量使用新兴技术,把传统造船工艺和智能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供稿/连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