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一行与福建船舶界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活动,并调研了福建博洋船舶工业有限公司。福建船舶商会副会长、福建博洋董事长李振恩热情接待陈建榕秘书长一行。原福建省船舶集团总经理谢作民、福建省工信厅装备工业相关领导参加座谈交流。双方围绕闽粤两地船舶工业发展、新能源船舶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并就未来合作方向达成共识。
李振恩副会长介绍了福建博洋船舶工业喜人的发展态势以及企业愿景。
福建博洋船舶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从事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船舶拆解复装及配件物料销售等专业的海洋工程服务企业。公司位于泉州市东周半岛北侧,湄洲湾南岸斗尾港区,占地面积约125公顷,海域面积约206.4公顷,岸线长度3600米,拥有世界一流的修造船设施设备,具有超三十万吨级修船坞380x80x14.4米和420x68x14.4米各一座,可以为世界最大的船舶提供进坞修理服务,并有超过1200米深水码头供船舶停靠。
公司具有机电车间和船体车间各一座,等离子切割机、油压机、卷板机、各种机加工设备和马达烘干设备应有尽有,同时拥有大型化学清洗池和专业的增压器、调速器修理间。
斗尾港区是福建省主要建设的三大港口之一,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及对台往来的交通枢纽,适合建设南北物资的集散地和海运中转港。湄州湾30万吨级航道底宽为300米,目前为福建省最深的航道。主航道深达30米,宽300-600米,30万吨级船舶可直达斗尾靠泊,水深大于 15 米的水域面积宽阔,常年不淤不冻,岸线资源丰富。
福建博洋始终坚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保在产品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和排放,力求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2023年,公司顺利通过一级I类钢质一般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的评审,此外,公司还顺利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的认证审核,获得“钢质船舶的建造和修理”的质理管理体体系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取得了中国船级社核发的多项焊接工艺认可证书。这些认证和认可证明了福建博洋技术的可靠性和高品质,也彰显了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福建博洋坚信科技创新是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2023年,福建博洋在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9项实用新型专利共10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专利授权。2023年被评为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更是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
福建博洋从去年9月开始至今已承接20余艘船舶的修理任务,一直以来,福建博洋船舶始终坚持“精良产品、精诚服务、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注重文明生产,以安全第一、追求质量、客户至上为企业的立业之本,以优质的修理质量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了高度认可。
陈建榕秘书长在座谈中表示,广东船协积极贯彻国家大力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精神,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信息平台、智库平台的作用,于2019年率先开展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评价”,受到行业的欢迎和认可,为推动广东省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努力。随着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全面推进,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滨海旅游、特种船舶等现代化海洋产业蓬勃发展,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迎来新阶段。陈建榕并介绍了广东省船舶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瓶颈等问题。
双方还就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双方均表示未来将加强交流合作,高效发挥平台作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共同寻找企业发展的破局之道。(供稿/康艺惠 连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