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莉、海洋资源管理处副处长李田荷、广州市地质调查院院长郑小战及相关人员一行来访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开展交流调研,与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及我省船舶海工代表企业座谈交流。双方就船舶海洋工程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产业地位、技术创新、产业链及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等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产业政策方向、服务海洋经济产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中船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军、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亮、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助理施政、广东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副总经理饶春晓、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孙铁锐、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企管部经理廖爱明、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技术部总设计师庄瑞民及协会秘书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姜莉副局长介绍了此次调研背景。为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开展海洋重点产业调研,为广州市制定海洋战略发展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支撑。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是省六大产业之一,也是广州市重要的优势产业版块,通过调研交流,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难点瓶颈等问题,将助力推动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和海洋强市建设。
陈建榕秘书长对姜莉副局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广东省、广州市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广东省船舶工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新动能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我们从过去的简单做产品,到现在的自主有产品;从以前的简单集成全球供应链,到现在我们有完整的供应链,以广船国际、黄埔文冲为龙头企业代表,船舶产品已形成三高“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难度”的特点,如广船国际的豪华客滚船、半潜船、汽车运输船、深远海养殖工船,黄埔文冲的饱和潜水支持船、高端渔业捕捞加工船、支线集装箱船、智能耙吸挖泥船等产品。其中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78%。而“广东造”的中小型船公务船、海工船等产品已形成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如英辉南方建造的高性能铝合金船舶已经在国际市场已竖立了高品质产品的形象。可以说,广东在全国的船舶工业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陈建榕在座谈中也提出,近年来我省各船企手持订单量非常充足,呈现出高端产能不足的现象,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瓶颈问题,一是广东省现阶段的船舶配套业国产化率能力较弱,在竞争力方面没有优势,远远不能满足船舶建造的需求;二是土地资源、码头岸线、人才队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陈建榕表示,未来船舶正面临破局,船舶行业朝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正成为主流方向”。广东省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而广州市是广东船舶工业的核心地区,主要的造船企业集中在广州地区,推动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我们要迫切要做的工作,如何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弱项,由近及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共同塑造和提升广东在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业的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优势。
各参会企业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土地资源、绿色环保、政策导向等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供稿:连晓梅)